ENGLISH || 中文

南管,別稱南音、弦管、南曲、南樂、郎君唱、郎君樂,從古代發展而來的一個音樂種類,源頭在中國福建泉州,所以又叫做泉州南音。所以稱為南管,是因為採用的演奏風格或曲調古樸特殊,與使用較北方樂器或現今官話的北管音樂成為對比。此外還有比如在香港至今流行的地水南音,雖然同名,卻是風馬牛不相及的。南管音樂的樂器通常分成上四管和下四管。演奏、演唱以外,還有戲劇,就是梨園戲(七子戲;南管戲)。布袋戲有1種南管布袋戲。歌仔戲引用許多南曲。

我們常聽說:「北管”難管”(南管),北管別管」雖然語帶故諧。但卻是一針見血之論。台灣民間樂種,有南樂、北管、客家八音等等,其中又以南樂最難,台灣地區幾成絕響,南樂又稱南管。南音、南曲或弦曲,是現存最古老的傳統樂種之一。源自盛唐開元之治玄宗宮廷雅音,清康熙帝聞而擊賞,敕封「御前清曲」。

南管的旋律多為悠遠綿長,尤其是南管的大型套曲。這樣的旋律看似不易詮釋,但只要用心體會每個細節,演奏者便能隨著思緒的流瀉,做出細微之至又互相呼應的強弱變化,讓內心深處的真誠性情和對意境的感觸,化為具體的樂音。而那種感覺竟就像是遇見了古代的文人雅士那樣如坐春風,所以南管雖然緩慢,卻慢得典雅,慢得細緻動人。

從南管的記譜法,可以看出其獨到的音樂思維。南管使用的工尺譜,僅僅記下樂曲的骨架音,也就是大略性地點出樂曲的發展進程,演奏的時候,便可在骨架音之間加入即興的裝飾音並配上細緻的強弱變化,換句話說,演奏者有很自由的空間作情緒的抒發,這在樂曲的譜上看不出來,卻是樂曲的主要內容,所以不同的演奏者或是不同的心境下,都可以讓曲子有千變萬化的樣貌。而南管的最高境界,就是把所有的曲子都內化成心裡的一部分,然後抒發情緒似地,持續好幾天演奏不間斷。 雖然在詮釋上很自由隨心,但其實南管的每一首曲子,與他的主題或歌詞都有密切的結合,如果能以此揣摩曲子的意境,就可較容易地進入狀況,做出深入細緻的詮釋,讓曲子變得絲絲入扣,像是常做為南管入門曲的綿搭絮(起手板最後一個樂章),旋律輕靈愉悅,講的是蓬萊仙島,而確實可做出雲霧繚繞、仙樂風飄的氛圍。又如南管名曲山險峻,讓聽者彷彿進入了數千年前,王昭君出漢關時的內心世界裡,種種的感觸,像對親情的不捨、對處境的悲憤,逼真地如在目前,而變化豐富的曲調,不僅使音樂結構頗具層次,也加深了行經崎嶇山川、荒涼大漠的意境。在這首長達二十多分鐘的曲子,只要一進入當下,感動至極的顫動隨之產生,由頂擴散。

南管的另一特色在於強調合奏時的心靈交流。演奏南管時,除了需要全心全意投入音樂之中,更重要的是傾聽彼此的情感,然後把內心油然而生的感觸藉由樂聲傳達出來,相互應和與激發,只要做到這點,便能釋放曲子所蘊含的強大能量,尤其是在演奏意境清幽深遠的譜時,當五位演奏者,僅僅藉由樂聲溝通彼此,卻能合作無間,共赴高絕入雲之峰,那種絕妙默契是非常動人的。